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

  • 时间:2015-01-27
  • 加快教育布局调整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

    民进秦淮一总支  张  红

     

    两区合并后,学龄人口的分布和密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教育布局和资源分布已经难以适应新秦淮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工程已经迫在眉睫。

    2013年6月,新秦淮区立足新区统筹布局,在原白下“教育联盟”、原秦淮“教育共同体”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旨在扩容、孵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老百姓率先享受到区划调整带来的实惠和好处。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区内20余所小学和2所中学进行了调整,形成了10个教育共同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效,但相较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要达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加强调整教育布局,让教育资源分布更加适应新秦淮学龄人口分布

    新秦淮教育布局的首要问题是,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分布不合理,原白下东部和原秦淮的南部等处新建了大量的新小区。新建小区的教育配套设施相对不足,生源却很密集;老城区部分小区由于老龄化、空壳化和商业化的原因,生源逐年下降。

    因此,应当加大新区周边的学校建设,围绕东部新区和南部新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新建相应的小学与初中,同时老城区生源不足的学校可以进行撤并或迁建到新区,让我们的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合理。

    二、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均衡教育资源分布

    新秦淮教育布局的第二个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热点学校人满为患,普通小学冷冷清清,尤其是原两区交界线附近的学校还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整合区内教育资源,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对薄弱教育资源进行优化:

    (1)将规模偏小的学校进行撤并,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校;

    (2)将薄弱学校并入名校,成为名校的分校,合理分配各自的资源优势;

    (3)将小规模学校加入名校共同体或交由名校或共同体托管,通过名校的辐射和引领,加速提升自己的办学势力。

    三、优化教育共同体,完善运作模式

    2013年,新秦淮在中小学教育资源上已经做出了重大调整,对区内20余所小学进行调整,形成了10个教育共同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在此基础上,应当进一步优化教育共同体,防止出现挂牌子办学,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是按照“七统一”要求,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管理的示范、辐射功能,输出管理团队与骨干教师团队在托管学校间的合理流动。“七统一”即管理统一要求、教师统一安排、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备课、调研统一实施、活动统一策划、评价统一标准,真正带动托管学校一体化发展。

    四、有序实施优质师资校级流动

    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要让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尤其是优质的师资的流动。2008年,南京市就出台了关于校际间师资流动的相关政策,新秦淮也应当敢于尝试,尽快出台新区《教师队伍流动管理细则》,强力推进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校际流动工作。

    五、加大区内名校辐射范围,引进外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自身优质教育资源

    虽然辖区内名校不少,但他们在区内辐射范围有限,还是仅限于老城区内部,远远满足不了本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鼓励区内名校在新城区兼并、设立分校,可以有效的提升名校的辐射范围,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实惠;同时引进外区也可以扩大我区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回顾我市江宁、河西等地区的发展历史,他们在引进外区教育资源方面都有着相当成功的经验,甚至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经验都是在新秦淮教育发展的过程可以借鉴的。

    六、整合区内职业教育资源,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校

    目前,区内有2所中等职业学校,这两所职校各有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以汽修、商贸、烹饪、旅游为主,非常符合新秦淮未来以商贸、旅游、餐饮为主的发展规划的要求。但这两所学校都面临着占地面积小、专业设置偏少等问题,成为他们今后的发展一大瓶颈。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新秦淮区应当尽快将区内的职业学校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他们专业特色互补的优势,优化办学条件,并在两校的基础上建立一所现代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为秦淮区、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提供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