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布局调整
推进高中教育发展

  • 时间:2015-01-27
  • 加快教育布局调整  推进高中教育发展

    民盟秦淮一总支  智向鑫

     

    两区合并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中教育发展。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着力提升高中教育发展品质,努力提高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打造区域教育品牌,全区高中综合办学水平各方面均有提高。

    一、高中教育发展现状

    (一)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本区现有6所高中,共有7268名学生,200个班级。其中有4所四星级高中:第三高级中学、第五高级中学、南航附属高级中学、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有2所三星级高中:行知实验中学、文枢中学,这两所三星级学校也是完全中学(含初中)。

    项目

    学校

    学生

    总数

    班级

    总数

    教师

    总数

    占地

    面积

    校舍

    面积

    星级

    三  中

    1856

    45

    251

    38865

    53445

    四星

    五  中

    1257

    28

    155

    24997

    179482

    四星

    南航附高

    1658

    38

    211

    43802

    25294

    四星

    二十七中

    862

    28

    153

    41500

    26816

    四星

    行知中学

    772

    22

    106

    54626

    29765

    三星

    文枢中学

    1041

    24

    128

    11675

    18000

    三星

    面积单位:平方米

    在各项创建工作中,全区高中呈现出多样化面貌:南京市小班化高中2所(二十七中、文枢中学),南京市青奥示范学校5所(三中、五中、南航附高、二十七中、行知中学),第三批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1所(二十七中),南京市课程基地2所(南航附高的体育与健康模块选项教学课程基地,五中的高中语文课程基地)。

    (二)教学质量显现成果显著

    全区高中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居于南京市前列。2013年,区高考取得了优秀成绩,全区高考普通类文化本二上线人数为638人,艺体类上线人数为250人,职业学校升入本二以上院校55人,全区各类学校升入本二院校接近1000人。全区各高中校均圆满完成南京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其中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普通类文化本二上线人数远超南京市教育局下达目标,全区完成南京市教育局下达目标总数的147.3%,实现了新秦淮教育的良好开局。

    2013年的高一招生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共招生2425人,招生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其中招收南京市前9千名的学生共498人,比去年增加了58人,为高中质量的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育改革有序推进

    区全体高中学校积极响应《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启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程的通知》(宁教中[2011]21号),申报了多样化改革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学校

    改革模式

    具体项目

    三  中

    学科创新高中

    校本课程改革

    五  中

    学科创新高中

    人文学科群创新

    南航附高

    综合改革高中

    特色课程建设

    二十七中

    综合改革高中

    小班化教学管理和通用技术精品课程

    行知中学

    普职融通高中

    计算机专业

    文枢中学

    普职融通高中

    烹饪专业、旅游专业

    自2011年申报至今已整三年,各学校按序时进度有力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中的女子排球、游泳、学生无线电台、航海模型运动等特色项目名扬海内外,是全国首家中学生卫星监测站、国家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航海模型运动基地校、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体育先进单位。五中是“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江苏省心理教育基地,2013年获得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校刊社团文学类一等奖,2012年有21位学生在第十三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南航附高在江苏省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中连续多年获一等奖,成为了“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江苏省航空模型先进单位” 、“江苏省信息技术示范学校”。二十七中2010年被评为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是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南京市体育传统学校、南京邮电大学女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行知中学和文枢中学虽然是三星级高中,但高考屡获南京市高中绩效评估质量管理综合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行知中学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就大胆尝试“二一”分流,即对口单招的改革实验,开启了南京,乃至江苏高中特色办学的先河;两校还在南京市率先进行普职融通改革,2014年首批普职融通班的56名学生参加了职业学校的对口单招考试,为学生搭建了真正意义上的成才立交桥。

    二、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因素

    1、随着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2、2014年我省高考录取率将接近94%,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

    3、根据去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有传统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考试招生、对口招生、技能拔尖人才招生、某些专业的长学制培养等6种途径。通过传统高考升入职业院校的考生数量会逐步减少,而我省高职院校将很快全面实施注册入学。

    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这一转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6月26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做出上述表态。由此意味着,部分传统的“211”、“985”等重点高校或将面临转型。葛道凯称,目前130余所高校已经提出了转型试点申请,其中以地方本科院校居多。

    (二)存在不足

    1、教育理念陈旧,评价制度及评价标准落后。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普通高中的评价制度及成才的评价标准任然比较单一,往往以高考论成败(本二以上录取率),这与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相违背的,既不适应社会需求,也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我区领军人才偏少且不均衡。高中的优质高位发展,需要硬件的支撑,更需要一个强劲的团队,而全区高中只有特级教师9名、教授级教师2名,高职称教师比较缺乏。

    序号

    学  校

    教职工

    高级职称

    特级

    市学带

    市优青

    1

    三  中

    402

    150

    1

    7

    35

    2

    五  中

    155

    74

    3

    5

    5

    3

    南航附高

    210

    89

    4

    2

    12

    4

    行知中学

    218

    68

     

     

    3

    5

    文枢中学

    228

    78

     

    2

    3

    6

    二十七中

    295

    95

    1

    6

    13

    3、办学经费短缺,学校之间不平衡,教育公平有待提高。高中多样化的改革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撑。而绩效工资的实施,使得学校在相当程度上都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如,三中的经费只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很难再有余钱投入多样化建设。再如行知实验中学,目前只有两个机房,尚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需求,普职融通计算机专业的课只能安排在周六上。高中多样化要向前推进,经费已成了最大的瓶颈。

    重点校和普通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教育的不公平的表现,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4、发展空间不足,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所高中只有行知实验中学是一个校区占地面积66亩,三中、航高、27中都是2个高中校区,而五中主要由于占地面积不足的原因,至今四星高中复审仍是有条件通过(条件之一就是扩大校园面积)。这严重阻碍了高中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加快秦淮高中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快布局调整,放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

    进一步优化高中布局自2013年7月开始,区教育局开展了《秦淮区普通高中布局优化的目标与措施》课题的研究。我区正在实施“秦淮高中拔尖计划”,将建设一所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较大规模的品牌示范高中, 同时提高各高中校优质化、规模化、特色化办学水平。

    建议以五中和二十七中为主组建品牌示范高中(石杨路地区为新校址),打破主城区校园狭小的局限,取得“1+1> 2”的效果。通过置换,筹建资金也有保证。我区高中有更高发展的希望得到增强。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进一步理顺两区在高中办学绩效评价考核和教师培育研训等方面的不同体制机制。改进评价考核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办学绩效评价方案和校长工作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研训模式,推行“菜单式”研训活动,提高研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为培养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和市优秀青年教师提供平台。

    3、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全力办好区教师发展中心,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实现师资流动,均衡教育资源。

    目前江苏省教育硬件条件已经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水平面在各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实行教师工作学校流动制已经具备基本条件。建议应尽快制定教师教学流动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教师人事关系由区统一管理,工作统一调度。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区各学校的教学工作。优秀校长的管理理念,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薄弱学校改变“差校”的形象,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就近入学。

    4、建立一支跟上时代步伐的教科研队伍。要使秦淮教育实现再上新台阶的目标,科研兴校是明智的发展战略选择。学校领导要在观念上、在实践中落实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提倡、鼓励、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建立教科研骨干队伍,从而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形成“教育科研常规化,常规教学科研化”的良性循环局面,逐步走上依靠先进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型教师队伍和现代教学技术来提高办学水平的发展路子。

    (三)创新发展思路,打造特色高中和品牌学校

    1、推进高中多样化建设,促进特色化发展。我区各高中将立足于实际,认真思考高中多样化发展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该如何从实践层面推进等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继续推进三中、五中的课程改革试验、航高和27中的综合改革试验、文枢和行知的普职融通改革试验、27中和文枢的小班化高中改革试验。

    2、拓展办学视野,扩展办学模式。加大高中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引进名校合作办学项目,力促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3、完善普职融通办学,强化高中与高校的职业课程对接。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刚要12条)。普职融通将大有发展前景。建议文枢中学和行知中学结合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结合“长三角”经济带区域经济特点,加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联系,努力走出普职融通办学的新天地。

    (四)完善管理机制,提高高中教育教学效益

    1、规范教学管理。在规范管理上,采取“长效管理和重点推进”相结合的策略。在长效管理上,以教学常规制度建设为抓手,教学视导督查评估为杠杆,强化学校管理促效益的意识;在重点推进上,以高中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通过具体项目管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效率。为了更好地落实规范,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执行水平;通过教学视导,强化学校基于自身问题的诊断,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

    2、狠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是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基于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的立足点。高一、高二每个学科两周一次区级教研活动,高三根据备考节奏开展教师培训。每学年的暑假、寒假开学前,组织全区性的全体高三教师培训,就高考说明、复习计划、练习选题等多项主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

    3、坚持合作教研,着力在团体合作上下功夫。成立高一、高二学科中心组、高三学科基地,有力发挥团队力量。

    4、加强高中学段衔接的研究。一是加强初高中衔接研究,重视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衔接,做好新高一的学科衔接;二是加强高中三年学段间衔接。从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学科三年教学内容的衔接,从学生发展角度,要加强高一后选科分班的指导、加强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加强高三盯人指导,通过每个学段的跟踪监测,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5、加强学业质量监测的研究。完善学业质量监测制度,统一监测的节点和阅卷方式。目前尤其需要着重研究的是提高试题的质量。

    6、加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要着力加强三方面的研究:讲什么、练什么、如何学?尤其是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难题。

    (五)办好初中教育,吸引更多更优高中生源

    1、区教育局对各校的招生工作要有分析、有指导、有要求。研究招生对策,密切关注招生动态,用足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尽早制定预案,保证高中优秀生源。

    2、加强学校自身宣传。学校要建立各种助学奖励基金,留住一批品学兼优、有发展潜力、有体艺特长的本区初中毕业生,在生源的争夺上要主动争取,为秦淮高中的腾飞奠定基础。

    3、积极筹集社会教育资金,为秦淮教育注入活力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