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观书|“每周一荐”推荐书目赏析:跟着顾随欣赏唐诗之美

  • 时间:2022-05-13
  •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这是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叶嘉莹先生的颁奖词。她的诗词研究成就,源于对老师顾随先生学术的传承。    

    她说顾随先生“是我生平所接触过的讲授诗歌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于启发性的一位非常难得的好教师”。她回忆自己1942年秋,辅仁大学国文系二年级时开始追随顾随先生听讲中国古典文学,甚至毕业后已在中学任教,仍去旁听顾随先生之课程,6年时间留下近百万字听课笔记,且在以后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随身携带,视如无价之宝。  

    如今,叶嘉莹先生的听课笔记经归类整理,集结为“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我所推荐的《顾随讲唐宋诗》(上)即是其中一册。  

    其实,诗歌赏析类的著作,我之前一直比较中意周汝昌先生的《千秋一寸心》,巧合的是,周汝昌先生的老师竟然也是顾随!  

    不同于一般诗词研究类作品的学究气,顾随的讲授中充满着鲜活的生命气息和哲理意味,他领着后学以平等的态度端详一个个如雷贯耳的诗歌前辈,从诗歌的创作角度出发,大胆褒贬其优劣,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发人之所未发,既能涵养诗心,也能启发人更好地品味生活。  

    姑且以其论唐代的李商隐、杜甫、李白三人诗歌为例,打破文本顺序,谈谈我的阅读收获。  

    书中言到,如果举一人而为中国诗代表,必举义山,他的《锦瑟》可谓绝响之作。所谓绝响,其好处就在于能在日常生活上加上梦的朦胧美,这与读者对李商隐诗歌的印象是吻合的。其高明处在于阐述这种美的来源,这是一般论者所难以生发的:  

    《锦瑟》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句真美。烟雾不但散后是幻灭,即存在时亦有把握不住之苦痛,不能保存。种花一年,看花十日,但尚有十日;云烟则转眼即变,此一眼必不同于彼一眼。诗人之诗则不然,只要创造得出,其美如云、如烟、如雾,且能保留下来,千载后后人读之尚感觉其存在。故诗人之梦是切实的,而非幻梦。诗人之将日常生活加上梦的美是诗人的天职。  

    好诗都有梦的色彩,日常生活是平凡,所以写诗时必加上梦的朦胧美。二者冲突,而李商隐能做到使日常生活成美的梦,有梦的美。《锦瑟》中“沧海”二句忆从前,已沉入梦中,故后两句中“惘然”二字好,不是兴奋,不是悲哀,也不是欣喜,只是将日常生活加上一层梦的朦胧美。  

    什么是朦胧美?且看举例:幼儿的好玩儿不是梦的朦胧美;一个中年人和一个老年人,坐在北海岸边,对着斜阳、楼台,默然不语,二者是谁更能享受欣赏这番景致呢?自然是后者,后者真是惘然,是诗与生活成为一体的朦胧美。  

    诗是要将日常平凡生活美化,李商隐可以归于唯美派。不同的是西方唯美派不满意日常生活,于是抛开了平凡事物而去另找、另造;李商隐只是根据日常生活,一写便美化了,升华了。  

    然此并非诗的最高境界,义山虽能对人生欣赏,可惜范围太小,只限自己一人之环境生活,不能跳出,而满足此小范围,此类诗人是没有发展,没有出息的。所以老杜伟大,完全打破小天地之范围化蛾破壁飞出去。  

    杜甫在唐诗中是革命的,他表现的不是“韵”,而是“力”。其力乃生之力,生之色彩,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气、生命力的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  

    读杜诗,首先需要注意其感觉的敏锐纤细,“嫩蕊商量细细开”,细而不小气,如“万古云霄一羽毛”,有时没法说,只觉得好。其次注意其情绪的热烈、真诚。其三注意其新鲜,不但修辞避熟就生,取材也出奇,写诗时描写一物不可从古人作品中求意象、词句,应自己从事物本身求得一项,再用合宜的字句表达出来。相反,创造力薄弱的人爱找“辙”,走着省劲。  

    老杜的诗还好在气象伟大。如“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开端提“武侯”,后面数句又衬得住,所以伟大。“不可忘”三字声音壮,用声音表示伟大。描写应用经济手段,在精不在多,“中有松柏参天长”七字,便写出整个庙的庄严壮丽。“干戈满地”客自愁,而至武侯祠堂,对参天松柏,立其下,客愁自破,用“破”字真好。相反,《江南逢李龟年》就陈词滥调,落入窠臼之中了。  

    好诗是复杂的统一,矛盾的调和。杜甫生在乱世,睁了眼清醒地看苦痛,无消灭之力量,又不愿临阵脱逃,于是只有忍受,担荷。内容方面,别人不敢写的他敢写,凡天地间事就没有不能写进诗的,但这对诗人的创作才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身前有限杯。”整首乍看有些土,很平常。其实,不说“二月已完”而说“二月已破”,多有力量。“莫思身外无穷事”是说“人必有所不为”,“且尽身前有限杯”是说“而后可以有为”,这就是因为有受苦的力量。老杜“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身前有限杯”之杯,也是苦酒之杯,这两句有力,相比而言,李白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便是直着脖子嚷。  

    也正因上面的原因,杜甫的拗律就容易犯无力使力的毛病,显得勉强,所以对于他入蜀后的诗要加以挑拣,因他在格律上用力,没在意境上用力,缺少弹性。  

    杜甫诗最大的特点是生的色彩、力的表现鲜明充足,他在天宝乱后辗转流离,诗中却有热、有力,绝不使人走悲观消极之路。  

    《北征》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诗人虽在极危险时,仍能对生活怀欣赏之心。物的描写表现即心的描写表现,也就是生与力的表现。李商隐能将日常生活美化,老杜则更有高明之处。  

    说杜甫就不能不谈李白,老杜如石,太白如水。总体感觉在顾随先生眼中,李白是不如杜甫的。其特点首推高致,我理解是跳脱飘逸之意,李白自称“我志在删述”,杜甫却是要“致君尧舜上”的,李但言文学,杜志在为政。为表现高致,李有时用幻想,其高致不如渊明入而复出,其幻想不如屈原有根。  

    太白诗深远,求美。文学要使人了解后还能欣赏,即在写清楚之外更须有美。天地间一切现象没有不美的,区别在于人善写与不善写。诗原为美文,然而如果字句太美,就会遮蔽诗中诗人之志。诗之美与音节、字句皆有关。诗之色彩要鲜明,音调要响亮,诗中用字须令人如闻如见。如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黄云”二字如果改成“暮云”,意思相同而不好,因不鲜明,不响亮。“黄云城边”如见,“归飞哑哑”如见亦如闻。  

    李白诗豪华。《将进酒》与《远离别》最可代表太白作风,最有豪气。豪气容易成为感情用事,流于空虚、漂浮。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两句不实在,乃“花活”。对诗必须心眼见,应有真切感觉、认识、了解,不可人云亦云。具体描写可以使人如见——用心眼见,用诗眼见。李白有时流于俗,所谓俗,即内容空虚。如《将进酒》结尾四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字面上虽有劲而不可靠,乃夸大,无“内在力”,乃自己麻醉自己,自求心安。  

    诗中有两件事非小心不可,第一为写实,第二为说理。  

    写实使读者也如实闻实见,才可算成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但写到这地步还不成,还要使读者读后又另生出个东西来才成。说理不该是征服,该是感化、感动;是说理而理中有情。李白“芳草之树何青青”,没理而好,是写实,同时使人心泉活泼泼的,便是好。为什么?因为他将人生趣味提出来了,使人读了觉生之可爱,这便是好诗。  

    顾随讲诗词,最大特色在见情、见性、见趣、见人。他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很多深中肯綮,有些我持保留意见。不论如何,对于喜爱传统文学的读者而言,阅读这部作品无疑既是一场美好的文学洗礼,又是一次犀利的精神祛魅。  

    推荐人  

    陈林,南京市秦淮区政协委员,南京市第三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硕士。区学科带头人,区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曹漪,南京市秦淮区政协委员,民进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艺术硕士。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法治现场》主播,南京新闻综合广播《新闻早知道》主播,主任播音员。江苏省巾帼建功岗位标兵,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主持作品多次获得江苏省优秀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