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召开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

  • 时间:2021-10-31
  • 加载失败
    10月29日,区政协召开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听取关于提案办理工作情况、2021年度民生实事目标完成情况、关于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情况的通报,并进行协商讨论。
    会上,常委们对全区提案办理工作、2021年度民生实事目标完成情况、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情况予以了肯定,并提出了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提高委员参与度、加强制度优化和机制保障、利用整合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城市更新项目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时出台配套政策等意见和建议。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顾安国对我区2021年提案办理工作、2021年民生实事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情况作了说明,针对常委们的建议进行回应。希望区政协常委们继续支持政府各项工作,为秦淮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何素玉主席结合大家的发言,提出几点建议:
    提案工作:着力构建“你乐提,我爱办,我们一起办”的良性工作局面
    1、要进一步处理好提案数量和提案质量的关系。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提高提案的质量。把提案源头关,始终坚持以质量求发展,努力提出立意高、分析准、建议实的高质量提案。
    2、要进一步处理好提案办理答复和提案办理结果的关系。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内容上的办结,推动提案办理提质增效,积极落实:从程序办理向一线办理转变,从“被动办理”向“主动作为”提升;从繁文缛节向精简高效转变,从“就事论事”向“机制建设”提升;从重视复文向重视效果转变,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提升“三转变”“三提升”要求。
    3、要进一步处理好提案工作质效和部门工作成效的关系。 “搭好台”。转变以往提案工作政协自身运行模式,为政协搭台让党委、政府和政协参加单位与委员一起“同台合唱”的运行模式。“唱好戏”。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提案办理工作与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推动问题分批分类稳妥解决,努力做到办理一件建议,带动一项工作。“鼓好劲”。作为政协要通过社情民意、建议案等多种途径,持续进行鼓与呼,努力实现形成共识、引起关注、得到采纳“三维一体”复合效应。
    民生实事工作:着力构建“你来点,我来办,我们一起干”的良性工作局面
    1、将民生实事办得更好。弘扬立即办、马上办的优良作风,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瞄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狠抓落实,精准施策。
    2、将民生实事做得更实。在教育领域,要重点做好“双减”新政落地和信访维稳工作;在医疗卫生和文明城市创建领域,要在涵养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在安全领域,要始终践行“安全无小事”理念,防止问题回潮反弹,切实提升公共安全保障和社会安全治理水平。
    3、将民生实事选得更准。 坚持量力而行。从区情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目标的合理性和惠及面,做到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坚持聚焦民意。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水环境治理、居住环境改善和就业、教育、医疗、停车等难点痛点问题,切实做好2022年民生实事目标的编制与安排。坚持广泛宣传。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关于城市更新改造工作:着力构建“你要改,我来改,我们一起改”的良性工作局面
    第一个关键词
    统筹:抓好实施主体间、不同项目间,特别是项目资金上的统筹。聚焦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一步强化政府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吸引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力量等参与城市更新。
    第二个关键词
    开放:城市更新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开放理念,注重居民参与,运用市场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介入、群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治理共同体。
    第三个关键词
    集成:事业与产业集成。要针对我区实际,优先落地公共配套设施、道路贯通等,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聚焦产业从主城区转移带来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有形与无形集成。在“保有形”的同时,要做好“续无形”文章,做好文化的梳理和挖掘,强化历史文化资源投入,推动无形的文化向有形产业的转化。品牌与输出集成。小西湖片区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打造了老城有机更新的成功范例,并通过央媒积极宣传,输出了总结出的经验和模式,成功打造了“最南京”的标签。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