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京城门的改名经过

  • 时间:2015-07-13
  •                                                    民国时期南京城门的改名经过

                                                                       ■ 朱明娥

      南京明城墙建于1366~1386年间,全长35.267公里,依山傍水而建,平面呈不规则状,在东西南北四面共辟有13座城门,具体分布情况是(按逆时针方向):南面是聚宝门、通济门、正阳门,东面是朝阳门,北面是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西面是仪凤门、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三山门。

      清朝建立后,为了沟通城内外的交通,便于居民的出行,在原来13座城门的基础上,又开辟了草场门、小北门、丰润门、后湖小门4座城门。

      民国时期,随着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为了便于城内外的交通,促进经济的流通,又陆续开辟了海陵门、武定门、新民门、汉中门、中央门、雨花门、新开门、中华东门、中华西门9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开辟了解放门、集庆门、华严岗门、后标营门、长干里门5座,使南京城门的总数达到31座。

      在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前,尽管民间对南京城门有不同的称呼,如聚宝门,民间俗称为南门;小北门,民间讹称为钟阜门;草场门,民间又称作操场门……但是,经过官方正式更名的城门只有神策门。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抱着灭清复明的信念,率20万大军从舟山群岛出师北伐,水陆并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南京城下,将南京城团团包围。清军将领梁化凤采用缓兵之计,从神策门悄悄出城偷袭,击败郑成功军队。郑成功被迫退回到福建,后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成为一代民族英雄。清朝顺治皇帝为了庆贺这场胜利,下令将神策门更名为“得胜门”,但民间仍习称为神策门。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作为首都,地位至高无上。为了显示南京的与众不同,南京特别市政府经过国民政府的批准,将南京特别市更名为首都市。与此同时,南京城门名称也成为时人关注的焦点。

      1928年,南京市教育局首先对城门名称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各城门原有名称,非寓有封建思想,即涉及神怪谬说,于现代潮流颇不适合”,于是呈请市政府,“请将最有窒碍之各门旧名一律取消,改用所拟之新名”。南京市教育局的提议得到市政府的认可。兹据民国《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第13期《市政消息·首都各城门将改名》,将各城门名称,及其拟改之新名称、理由,照录如下:

      (一) 神策门,意涉神怪,拟改为凯旋门,因上年孙逆偷渡,激战最烈之地即在该城门附近,改为今名,足以纪念讨孙一役之战绩也。

      (二) 仪凤门,凤凰来仪,系君主专制时代夸耀祥瑞之阿谀词,断不适用于共和时代,拟改为中山门,此门为城内下关之交通孔道,中外人士之来都者,均需由此门入,冠以中山,固以纪念先总理,亦以宣传革命也。

      (三) 聚宝门意涉迷信,拟改为中华门,以表纪念中华民国立国之意。

      (四) 丰润门,丰润为直隶县名,系前清官吏阿谀江督张人骏所立,以此门启于张督苏时也,今拟改为中正门,以纪念蒋总司令领导革命努力北伐之功。

      (五) 朝阳门,系帝制时代产物,尤需及早删除,拟改为汤山门,因由此可直达汤山也。

      (六) 海陵门,海陵系泰县古名,此门开于韩国钧长苏时,盖韩泰县籍,因韩命名海陵,惟韩之功德不足当此,拟改为西藏门,以西藏远在边陲,英人侵吞甚力,假此可以唤起国人之注意也。

      (七)太平门,拟改为自由门。

      (八)金川门,拟改为三民门。

      (九)红武门(应为洪武门——引者注),拟改为共和门。

      其他草场、钟阜、水西等门,查尚并无不合,均可保留原名云。

      1928年5月7日下午3时至7时,南京特别市政府召开第三十七次市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市长何民魂(?-1953年,1928年4月至7月担任南京市长)及姚鹓雏、陈扬杰、凌荣光、陆懋德、钟灵秀代、孙伯文、李家瀚,会议的议程有两项,第一项是《市长交议社会调查处请建议国府改定首都名称案》,得到一致通过;第二项就是《市长交议社会调查处呈请核议城门名称沿革案》,经过讨论,议决:

      仪凤门改为凯旋门(意在纪念北伐胜利)

      聚宝门改为中华门(意在纪念中华民国)

      正阳门改为洪武门(意在纪念明太祖及洪秀全之倡义)

      朝阳门改为中山门(意在纪念孙总理)

      神策门改为自由门(革命意义在争自由,改故名自由,所以表显本党精神,并示一入此门即趋于自由正轨之意)

      丰润门改为桃源门(丰润门外即为玄武湖,而其所居之地位向不受军事影响,实有世外桃源之概,故将玄武湖改为桃花源,与此毗连之丰润门亦应改为桃源门)

      海陵门改为挹江门(该门一面临江,故改为挹江)

      在这次市政会议上确定更改的城门数量有7座,与南京市教育局提议更改的9座城门相比,少了太平门、金川门和洪武门3座;而在7座名称需要更改的城门中,只有“聚宝门”改为“中华门”采纳了南京市教育局的提议。

      随即,南京特别市政府“以本市各城门名称,间多含封建帝王思想,或神秘观念,殊非革命时代所应存在”,将第三十七次市政会议议决改定城门的提案,呈报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交内政部核议,内政部以南京市府所拟改定名称,“或采取历史之纪念,或显示本党之精神,均属妥适”,除将凯旋门改为兴中门,洪武门改为光复门,自由门改为和平门,桃源门改为玄武门外,其余均照南京市政府原改名称,呈复国府,经国民政府第六十九次委员会议决议,正阳门改光华门,其余内政部核议的结果办理。现将1928年6月15日出版的《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第14、15期合刊《市政消息·首都城门名称改定》原文摘录如下:

      首都城门改定各名称表

      国民政府第六十九次委员会议最终通过了南京特别市政府提出的7座城门的更名方案,其中三座城门名称采纳了南京特别市政府的提议,即聚宝门改为中华门,朝阳门改为中山门,海陵门改为挹江门;三座城门名称采纳了内政部的提议,即仪凤门改为兴中门,神策门改为和平门,丰润门改为玄武门;一座是国民政府会议临时议决,即正阳门改为光华门。

      城门名称改定后,按照原定计划,南京特别市政府下令工务局立即改换城门横额。岂料,节外生枝。先是1928年7月,何民魂卸任南京市长;8月,刘纪文(1890—1957年,1927年4月至1928年3月担任南京市第一任市长,1928年8月至1930年4月担任南京市第三任市长)继任市长;接着当年11月,南京掀起了拆城风波,改换城门横额一事只好作罢。

      直到1929年3月,经美国顾问茂菲建议,国民政府分别以第471号《指令》、第194号《训令》,向南京市政府下发停止拆城取砖的命令。拆城风波,总算平息。

      拆城风波甫一停止,刘纪文以城垣既不拆,则各城门名称,自应即时改正。1929年4月,刘纪文市长亲自函请国民党和政府的党国要人书写城门匾额,随函还寄去匾额样纸一幅,兹将原函录之如下:

      敬肃者

      窃查本京各城门旧有名称,类多封建思想,实非革命时代所应存。在前经职府拟具改订名称,呈奉国府,交由内政部核议更正具复,今准照办,并将替换匾额式样,饬据工务局绘拟,呈奉核准在案。现在亟应依式匾额,用敢奉上□□门匾额样纸一幅,敬祈准赐予宠题,以昭郑重而示来兹。

      专肃奉恳,敬请钧安。

      刘纪文谨启

      7座更名的城门由6人书写,即中华门由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书写,中山门与兴中门由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书写,和平门由立法院院长胡汉民书写,玄武门由司法院院长蔡元培书写,光华门由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书写,挹江门由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书写 。当年4月,这些党国要员如期题写好各城门名称。南京市工务局迅即镌刻在条石上,制成横额,镶嵌在相应的城门上。

      至此,南京城门的改名问题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南京城门的这次改名一直使用至今。

      (作者: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研究员)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