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秦淮建设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佛教文化重地

  • 时间:2015-01-27
  • 努力把秦淮建设成具有重要影响力

    的佛教文化重地

    ——关于我区佛教寺院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区政协侨台民族宗教委员会

     

    佛教寺院往往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寺院景观的同时,充分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受到民族和宗教文化的熏陶。随着城市文化的迅速推进,认真地研究“都市佛教”与现代都市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使之成为都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高品位的佛教文化可以为秦淮带来人气和树立良好的文化声誉,从而对南京建设人文绿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的寺庙在我区范围内篇布,共有大小寺庙5座,各类佛教文化机构2座,是南京城区内佛教场所最为集中的区域。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原因,我区的佛教文化建设仍处于散而低的初期阶段。应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区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地位和现状,加强规划建设,进而发挥在南京佛教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我区佛教文化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悠久作为南京的老城区,佛教在我区范围内的传播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建初寺是三国时期寺庙,也是江南最早建立之寺院,距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金粟庵构建于汉朝末年,距今有近1700年的历史。瓦官寺兴建于东晋,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鹫峰禅,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为纪念唐朝名僧鹫峰禅师而得名,历史也有近700年历史。这些寺庙1000多年来,屡经重建、修复,香火不绝,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地位举足轻重。我区范围内的佛教寺庙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建初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江南最早建立之寺院,佛教至此从北方向江南传播。瓦官寺是天台宗最原始的发源地,在南、隋时,智顗大师在瓦官寺住了8年,为他后来创宗立教积累了丰厚的理论,也奠定了天台宗教观双美的基础,在日本和韩国佛教界久负盛名,是他们心目中的永远祖庭,影响广泛,成为中日、中韩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桥梁和纽带。金粟庵也是天台宗的发源地之一,日本天台宗认同金粟庵为1200年前日本佛教渊源。鹫峰寺在江南佛教发展历史中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明代佛教华严宗巨匠血浪洪恩禅师传法门人直诠徽禅师与其弟子明隐上升禅师先后在此集中研习《华严经》,大弘华严教乘,成为江南的著名华严道场。金陵刻经处是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先生一手创办起来的先后刊刻了《大藏辑要》,选佛典465种,计3300卷,另印刷佛像lO万余张。作为永久刻印经像、收藏经版、流通佛经的庄严场所,也成为佛学和维新思想的孕育地,为弘扬佛法、推动佛教事业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内涵丰富。我区范围内的佛教场所是智者大师和历代高僧大德恣意挥洒、弘法立德的著名道场,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因缘聚合我区范围内的佛教寺庙,众多高僧留下了珍贵文物,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不朽诗篇文赋。轰动世界的佛顶骨就发现于在建初寺基础上重建的长干寺。李白、杜甫等历代诗人都留下了众多的不朽诗篇。“画龙点睛”的成语典故就起源于瓦官寺。金粟庵中有一口汉朝时铸造的古报钟,庙内还存有汉白玉雕琢而成的诸多佛像,其中玉佛为缅甸国师所赠。鹫峰寺曾留有明代礼部尚书邹干撰写的《鹫峰寺碑记略》,葛寅亮写刻的《复修颜鲁公放生池碑》等著名碑刻。大仙寺是国内极少的佛道合供的庙宇,前佛后道德格局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佛像版雕工精湛是金陵刻经处的一大特点,现藏的《慈悲观音像》等18种佛像雕版,层次分明,章法严整,人物神情各不相同。艺术价值甚高,堪称我国佛像版之绝品。其手工雕版技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我区佛教文化的作用远未发挥

    功能不足。缺乏内涵性,忽视了蕴含的佛教元素,“古”之有余,而“文化”不足,各佛教场所目前只注重硬件建设,而对自身的历史传承和珍贵的文物资源则挖掘不足,所肩负的宗教文化的传播作用远未发挥。

    面积较小。我区范围内的佛教寺庙基本属于小巧玲珑型,一般面积在几百平方米左右。虽几经修复重建,但寺庙建筑仍显简陋,多数寺庙连佛寺应有的功能都不齐全。有的寺庙周边环境脏乱差,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其瓦官寺作为祖庭,理应成为佛门圣地,成为信徒景仰的典范,但目前规模小、环境差以及僧人差参不齐、香火不够旺盛的现实,都表明与其地位不相适应    

    影响力小。我区范围内的佛教场所虽然数量众多,但缺少像栖霞寺、鸡鸣寺等在社会民众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寺庙,大多局限于为周边人群的服务上。在江南佛教发展历史中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的寺庙和机构,对外推荐也明显不足,常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三、努力把秦淮建设成佛教文化重地

    当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秦淮区历史上一直是佛教文化的重地,是一个乐于接纳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区域,有着开放、包容和创新精神的性格,这对于重新定义秦淮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特别意义。通过对我区范围内佛教文化的挖掘和思考,我们认为,在南京建设佛教文化的过程中,我区的佛教文化建设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定位。这一定位应包涵以下几点:

    秦淮区是江南佛教文化的起源地。

    秦淮区是佛教圣物最丰富的区域。

    秦淮区是佛教文化的复兴、研究、传播中心之一。

    在此定位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坚持以以下的基本原则:

    1.“尊重佛教、服务佛教、益于佛教建设

    2.“挖掘资源、整合资源、放大资源效应

    3.“保护文化、阐释文化、弘扬文化传统

    4.“依托旅游、融入旅游、促进旅游发展

    在此原则基础上,借助核心产品的开发建设将秦淮打造成为佛教文化资源保护、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佛教文化产业培育和佛教文化社区建设的成功典范,成为佛教文化旅游精品目的地。

    目标为:

    南京“当代佛教文化集聚区”

    江苏最具特色的“佛教文化社区”;

    鉴于这样的文化定位,把佛教文化建设与秦淮城市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建议我区的佛教文化建设应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上下下功夫。应本着“不求大,但求精”的原则,大打文化牌。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为文化发展带来了代有传承的思想动力。

    加强规划建设。应制定以寺庙建设为主体的佛教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佛教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要将其放在文化大都市的整体规划之中,成为政府常态化的一项工作。同时要做好与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为后期的开发建设奠定市场基础。

    在总体规划上,在单体寺庙较小的现实条件下,应进一步发挥寺庙的集群作用,综合文化价值、旅游节点、辐射影响、特色地位、景区融合等各方面标准,建议将建处寺与大报恩寺塔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配合佛教博物馆的建设,使之成为朝拜修行的佛教圣地、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佛教文化中心之一。以此为龙头选择瓦官寺、金粟庵作为佛教文化发展的节点进行重要发展,应增加佛教文化景观元素,加强佛教环境营造,形成对秦淮佛教文化产品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发挥辅助配套的功能作用,实现佛教文化发展的多点开花、以点促面、均衡发展的总体效应。

    在单体规划上,应突出瓦官寺、金粟庵的地位,叫响“祖庭”金字招牌。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尽快建成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瓦官寺,将寺的山门扩至集庆路,建大牌坊一座,配建齐备的寺庙结构和文物陈列室。同时建八十八米高的瓦官阁,建智者大师纪念堂,使复建后的瓦官寺将与城外的大报恩寺遥相呼应,与寺前即将复建的凤凰台及下面的杏花村连成一片,同时注意打通和构建瓦官寺与金粟庵文化肌理使“祖庭”形神兼备,不仅成为国内外佛教弟子的圣地,也将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向往和观瞻的去处。鹫峰寺要发挥与美丽的山水园林相傍的特色,打通与白鹭洲公园的文化肌理,确立“明代古刹,华严道场”的佛教历史地位,开发建设华严主题休闲度假区,满足朝圣信徒和旅游者的休闲度假需求,实现佛教文化的有效拓展。大仙寺由于新建的缘故,历史渊源表现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历史文化底蕴特色,强化佛教文化与科技园的融合,突出禅修、书画和素斋的特色,在小而精上下功夫,扩大影响力。

    总之是应进一步突出佛教文化主题,使秦淮真正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家园”,再现佛教重地的辉煌。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佛教文化资源必须改进方法,系统地研究。我们应当站在推动全区文化发展的高度,把重视佛教文化资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由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力量,认真研究,深入挖掘,让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为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服务。要组织力量对我区的佛教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理,增加图片、文字和解说内容,让游客更多了解这些寺院的建立、发展与佛教活动的联系,突出佛教文化内涵,弥补这些景点的文化缺失,敲响晨钟暮鼓,营造出“梵呗清音、香烟袅袅”的佛教文化氛围。可组织佛教文化研讨活动,借机造势,扩大影响,使这些文物景点恢复佛教功能,焕发佛教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做好旅游推荐。实施佛教文化旅游营销,选好佛教文化宣传口号,印制佛教旅游指南地图、编写的佛教文化指南手册。以寺院为依托,对现有的文化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对从事佛教文化的学者、艺术家、活动家、企业家等,建立协调机构和联系机制,使之成为“都市佛教文化建设”的力量。注意开发广度和深度,要慎重选择开发对象,认真考虑其开发之后的社会效果和影响,不能仅从吸引游客、赚取利润考虑而片面的宣扬佛教或大肆营造一些并无多少文化内涵的仿古宗教景点。开发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佛教文化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个人道德建设的内容,在佛教文化旅游产品中适度增加有益的佛教理念,以提升游客的精神修养,加深人们对佛教的认识。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