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的函

  • 时间:2015-11-24
  •   区政协委员,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街道政协工委:

      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拟于2016年元月上旬召开。这次会议将以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在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积极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希望全体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各专门委员会,各街道政协工委充分认识肩负的政治责任,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政协提案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尤其是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贯彻和落实,以及人民政协三大职能的履行,提出科学合理、实际有用的提案。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精心选题。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党和政府决策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社会矛盾汇集的焦点,选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符合秦淮实际且属区权限范围以内的课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推动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2、深入调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撰写高质量提案的前提。会议期间没有安排专门时间撰写提案,提案者要超前研究,早做准备。结合提案参考要目和自己熟悉的工作领域,带着课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写出高质量的精品提案。

      3、建议要实。提案应一事一案,简明扼要,主题突出。一件内容完整的提案应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其中最具实质的是解决问题的建议部分,要建务实之言,献可行之策,做到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言之有理,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

      4、有关事项。(1)提案一律使用电子文档,实行网络提交。请政协委员登陆秦淮政协网(网址:http://www. qhzx.gov.cn),点击首页“网上提案”栏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填写提案者相关信息并书写提案内容,完成后点击“提交”即可。(2)提案必须按规范的格式和时限提交。请委员先定题、后调研、深思考、再撰写。尽量在全会前提交,超过会议截止时间提交的提案将作为平时提案处理。(3)委员联名提案,发起人作为第一提案人,签名列于首位,在提案者栏目填写“×××等人”,附议人签名可在正文之后标注。(4)以党派、团体,街道政协工委名义提出的集体提案应由该组织署名,以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的集体提案由组织者或召集人签名。

      为做好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提高提案整体质量,我们结合全区工作安排,编印了《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参考要目》,随函发给你们,供借鉴参考。

      联系人:樊涛 电 话:84556362

      附件:《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参考要目》

                                                                                                 政协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11月20日

     

      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参考要目

      一、综合经济方面

      1、加快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五型经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建议。

      2、扶持发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园区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建议。

      3、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4、加大创业创新整合力度,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建议。

      5、依托区域传统商贸业优势,拓展商业发展空间,提高商业资源利用率,推进商贸业现代化转型的建议。

      6、夯实传统金融业发展基础,深化互联网金融示范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培育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建议。

      7、提升秦淮文化产业品牌形象,推进区域功能旅游化改造,加快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8、巩固放大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延伸新兴产业链,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的建议。

      9、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法律服务、教育培训等智力服务产业的建议。

      10、培育健康、养老、体育等居民健康服务业,发展高端医疗、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新经济增长点的建议。

      11、提升新街口核心区商业商务能级,扩大洪武路—中山南路—中华路金融集聚优势,优化太平南路沿线商业布局,推进中航科技城地区开发建设,打造泛新街口国际商贸商务示范区的建议。

      12、加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老城南历史文化片区等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打造老城南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区的建议。

      13、发挥高铁枢纽效应,承接智慧新城建设,打造以新兴产业、商贸商务和文化创意等产业为特色的东南部智慧新城与经济枢纽区的建议。

      14、建设完善各类创业创新载体,提升街区、园区、孵化器、加速器规模、功能和服务水平,搭建新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议。

      15、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重点企业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的建议。

      16、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科创人才服务,推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事业发展的建议。

      17、发挥金融对科技创业的助推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差异化金融服务的建议。

      18、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议。

      19、加强重大项目管理,推进重大项目落实的建议。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20、建立城市建设管理新常态,加快城市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治理转变的建议。

      21、加快实施老城区街巷整治、出新改造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

      22、加快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复兴,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现代化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和谐统一的建议。

      23、围绕东南部智慧新城建设,加快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完善东南部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的建议。

      24、完善大城管管理模式,健全网格化管理、联防联管等机制,建立更加高效的大城管体系的建议。

      25、推进长效治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城市治理全覆盖、精细化、长效化的建议。

      26、规范城市建设管理行政许可及监管,建立完善“政府监管、建管分离、管养分开、市场竞争”新机制的建议。

      27、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高物业管理覆盖面,完善物业管理模式的建议。

      28、加强老旧住宅小区违建管控的建议。

      29、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建议。

      30、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构建环卫保洁新机制,提高全民爱卫水平,依靠科技发展,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建议。

      三、社会和民生事业方面

      3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层次提升,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建议。

      32、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相结合的创业就业促进体系,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建议。

      33、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的建议。

      34、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建议。

      35、实施教师“区管校用”及“一体化托管办学”改革实践的建议。

      36、加大助学扶困力度,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衡普惠发展的建议。

      37、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议。

      38、加快医疗卫生联合体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的建议。

      39、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医疗救治、身心康复中作用的建议。

      40、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建议。

      41、加快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合理均衡布局体育设施,强化全民健身工作的建议。

      42、关注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联动机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法律援助机制的建议。

      43、深化“医养融合”服务,探索实施老年护理补贴、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

      44、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进程,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参与和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的建议。

      45、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建议。

      46、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建议。

      47、加强公共场所、食品药品和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保障人民健康,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建议。

      48、健全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加大民生投入、收入分配调控力度,确保居民收入合理增长的建议。

      四、民主法治建设方面

      49、构建和完善协商民主体系,深入开展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的建议。

      50、深化法治秦淮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建议。

      51、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建议。

      52、推进政务运作公开透明,建立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议。

      5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的建议。

      54、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建议。

      55、加强司法建设,维护人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建议。

      56、扩大基层民主,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议。

      57、加快形成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有效机制的建议。

      58、完善立项论证审查制度、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

      59、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60、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议。

      61、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建议。

      62、推动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着力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积极搭建协商民主平台的建议。

      63、进一步提高履职成效,形成更多高质量、有价值的议政成果的建议。

      64、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建议。

      65、创新履职方式,进一步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建议。

     

     

     

      范例:

                                               关于市区共建国家金融试验区的建议

      南京在全国率先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实验区,是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办法,提升城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为文化企业发展、文化项目建设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新秦淮作为南京的核心城区,集中了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源,在南京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实验区工作中,理应作为创建主体,主动发挥发职能,做好创建推进工作。

      一、建设国家文化金融试验区是全市要求和新秦淮自身需要

      南京现有文化企业14700余家,90%是小微企业,为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题,去年南京市搭建全国第一家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完善服务链条,搭建综合平台,组织政策保障,形成服务中小文化企业的南京模式,2015年力争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实验区。近期南京市秦淮区按照“打造国际商务商贸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创新驱动发展高地”三中心一高地,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提出要在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并制定了三年发展计划。文化金融外因推动和内生发展形成统一。

      二、秦淮作为南京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实验区主体最具代表性

      1、秦淮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秦淮区是南京市历史文化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文化资源最密集的老城区。2014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6%,远高于全市占比5.7%。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精品项目集中推进。门东门西、科举博物馆、国创园、南捕厅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和载体正在集中建设和推进,秦淮区正在积极形成一核(夫子庙)、两带(秦淮河、明城墙)、多园区(1865园区、老城南门东和门西、国创园、熙南里、朝天宫等)的空间格局,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2、秦淮区金融资源丰富。秦淮区金融资源禀赋丰富,集聚了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银监局、江苏省证监局、江苏省保监局等监管机构;华泰证券、弘业期货等5家金融法人机构(占全市35.7%);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江苏省分行,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东亚银行南京分行等13家银行业区域性总部机构(占全市30.9%),以及保险机构省级分公司27家(占全市31.4%);此外,还驻有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天使投资基金等文化专营投融资机构。2014年,秦淮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 的比重达18.6 %。在全市率先启动互联网金融示范区创建,南京互联网金融中心建设,新华商品现货合约、南京金融资产等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区域金融生态圈优势初见成效。

      3、秦淮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从秦淮自身的发展看,文化企业3400多家,占了全市企业总数的20%以上。其中90%为小微企业,轻资产、无形化、知识化特点较为明显,融资需求与金融服务之间无法实现快速信息对接,因此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3年8月,南京市印发了《南京市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宁委宣通〔2013〕56号),通过构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链、推进文化企业信息话建设、搭建文化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加强政策引导支持等手段,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规模,特别是文化科技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成长需要。区内文化企业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一年来,已有250余家中小文化企业加入南京文创企业资源库,反应融资需求近5亿元,文化企业不仅希望能够获得资金的支持,也希望通过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了解各类信息、参加培训交流和沙龙活动等。在大项目方面,2014年秦淮区有12个重大文化项目被列入全市“七个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总融资需求50亿元。可见,秦淮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

      4、秦淮区文化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区委一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确立了新秦淮区“三中心、一高地”的发展定位,确立了“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和“加快建设文化休闲旅游中心”的发展定位,为文化金融指明了发展方向。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创成国家级实验园和省级示范区,南京创意设计中心落户国创园,这些将大大提升新秦淮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端人才、领军企业将集聚秦淮;金融业发展和文化产业集聚为秦淮区文化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三、秦淮区共建国家文化金融试验区的建议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安排,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实验区的意见拟在2015年初发布,南京市出台了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实验区工作的总体实施安排,秦淮区人民政府应充分抓住这一时机,按照服务体系共建、服务资源共享、参与各方共赢的原则,依托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嫁接南京市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金融资源,以园区为先导,探索对文化企业新的服务模式,共建国家级文化金融试验区。

      1、组织保障。文化金融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文化、宣传、人行、金融、财政等部门,南京市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金融办、人行南京营管部、市财政、市科委六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出台政策,协调解决文化金融工作中出现问题。建议秦淮区也要成立这样的组织,并明确指定具体分管领导,以便有效协调各部门工作。

      2、顶层设计。秦淮区人民政府以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为纽带,整合全市现有文化银行、文化小贷、文化担保、文化保险、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天使投资基金及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各类文化专营投融资资源,在市争创国家金融实验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出台符合秦淮区特点的具体措施,并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形成文化金融合作常态化。

      3、共享数据。秦淮区人民政府以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为支撑,共建共享文化企业数据资源库、重点文化企业征信体系和文化企业投融资服务信息平台。协助中心采集各园区企业房租缴纳、用水用电、劳动用工企业经营状态信息,为企业融资提供补充征信信息。

      4、互动发展。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园区先试,形成政金企介互动发展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以园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平台职能为基础,加入宣传力度,鼓励更多企业入库,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嫁接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专业服务平台职能,争取更多国家、省市文化金融产品和项目在园区先行先试,拓展和延伸文化产业园区的投融资服务功能;区政府、园区管理方和服务中心三方合作共同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共同组织服务体系推荐、投融资主题活动、政金企介互动沙龙等活动;构建以文化企业集群为基础,以完善基础信息、引导融资需求、营销专营产品、促进金企合作、落实常态服务为重点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

                                                                                                                           提案人:边晓红

     



    网站导航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苏ICP备15058786号-1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